2011-07-25

[ 矯正基礎知識 ] 各類矯正方式的大略說明

 目前的矯正方式可略分為:

A.固定式矯正器/固定式矯正裝置 : Fixed appliance

      依黏著位置分為 : 1.唇側(labial)-金屬傳統矯正器、透明傳統矯正器、金屬自鎖式矯正器、透明自鎖式矯正器 ; 2.舌側(lingual)-金屬矯正器或自鎖式矯正器。目前較為"舒適"與"操作便利"的選擇是自鎖式(self-ligation)矯正器(例如Damon或In-Ovation),可配合超彈性(super-elastic)線材(例如:LH矯正線)或不鏽鋼線材(Stainless steel)作為牙齒移動或調整的軌道。
      可配合"頭套(帽)配戴"、"骨釘種植(或稱為矯正植體或矯正迷你螺絲)"等裝置來做為固定源施力、增加治療成效與處理邊緣性的困難病例(例如 : 開咬、齒性暴牙、功能性戽斗、極度擁擠、中線更正、不對稱拔牙、臼齒前移...等困難病例)。

B.活動式矯正器 : Removable appliance

      隱適麗/美數位透明牙套(Invisalign)、透明矯正/排列牙套(Clear Aligner)、功能性矯顎矯正裝置(Orthopedic appliences)或其他活動裝置(例如擴大器/板,Expander)皆屬此類。
       使用此類裝置,患者的全力配戴習慣(compliance)、家長的配合監督與成功率(success rate)息息相關,因為"有戴有效、沒戴沒效"。
  

C.配合牙周手術的快速矯正法 : Periodontally-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

       PAOO(Wilkcodontics)是運用牙周齒槽骨手術(須配合牙周病專科醫師)加速牙齒移動"生理"代謝速度(從骨頭、牙齒移動的代謝生理機轉著手!)。
      此法仍須配合1.黏著固定式矯正(唇側或舌側)或2.佩戴隱適麗數位透明牙套的裝置(具有施力性質的裝置)。
      特別針對對"時間上有需求"(趕著結婚、出國留學、拍畢業照)或年長代謝漸緩(>25歲)的患者。針對需要移動的牙齒進行局部麻醉-牙周翻瓣手術-縫合-與自鎖式矯正與超彈性線材系統共同作用移動齒列。

D."兩階段"(早期)矯正 : Two-stage/phase (early) treatment

      分成(1).早期(功能性矯正於生長發育階段提早矯治、減少"骨骼差異")/(2).後期(固定式矯正排列"齒列"),歷時較久!通常開始於國小三四年級(特別是針對嚴重擁擠、暴牙的病例;骨性戽斗通常成效不彰!往往成年後因為外觀需求需要合併手術矯治)、結束於國中時期(9-14歲),歷時需要2~3年(等換牙完全)。必須充分運用小朋友的生長高峰!
      小朋友必須要有強烈想治療、可配合治療的動機!否則矯正做完、牙齒也蛀光光了!醫師的責任在於"提供專業意見與技術"、父母親需要與小朋友間"有良好溝通"並且"能負監督潔牙之責",否則因應父母要求所做的早期治療往往是以"三輸"的場面結束!家長花錢痛心、醫生失去信心、小朋友沒了耐心。所以"早開始不見得是好事、晚開始也不見得是壞事"!

E."正顎"手術 : Orthognathic surgery

      配合"顎骨手術"(須配合口腔顎面外科或整形外科醫師共同診斷、擬定治療計畫執行)的矯正治療方式,適用於"發育成熟的成人"(女性約18歲/男性約20歲),具有"嚴重骨性差異"(顏面歪斜或合併大小臉、暴牙/沒下巴、戽斗/下巴過長、極度開咬、極度深咬、笑齦太多、或合併以上所列項目)及對顏面外觀要求較高的成年者(不能有生長、外傷、顳顎關節障礙等不確定影響因子)。

     通常分成三個階段(3-stage) : 1.手術前矯正(6-10個月)準備(preparation)、2.正顎手術(3-8小時)、3.手術後矯正(6-10個月)微調(detailing)。近年,亦有手術前行(surgery-first orthognathic approach, SFOA)的做法,將整體時間減少、讓患者提早改善臉型外貌。
      若患者為"骨骼性"問題勉強進行齒列矯正治療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成效!(外觀上不會有太大改變!因為骨架差異偏離正常值太多!僅能達到齒列排齊而已!),特別是"顏面歪斜、不對稱、大小臉"、"戽斗"、"笑齦露出過多"、"過度開咬"的病例,但齒列卻整齊者,齒列矯正幾乎達不到大幅度變化的結果。

      妥協性(compromised)的治療計畫容易引起認知與期待誤差、醫療糾紛,治療前請三思而後行並簽定治療同意書,表示本人與家人都同意採取"妥協性的治療"並願意接受非較完整的結果,以免荒廢治療時間與浪費了醫療費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